期刊介绍
期刊导读
- 12/13心理与行为研究免费论文网(心理与行为研究期
- 12/09心理与行为研究论文下载(心理学论文集)
- 12/07如何能当上一名心理咨询师
- 09/20心理学读书会进行了一个多月,复盘总结几句思
- 09/18搞笑诺贝尔奖公布!10项研究一个比一个奇葩,你
如何能当上一名心理咨询师(3)
3.成长经历
一个最明显的现象是,在重男轻女思想下成长的女性,成年以后要么变得很胆怯,要么变得很会察言观色,要么变得很强势,要么变得很绿茶。当她变得很强势,那么,什么事都只能她对,甚至她要亲力亲为,不放心别人做,因为这样才能证明自己强。当她变得很绿茶,她可能不会直接说自己对,还是会拐着弯让你觉得无法反驳。绿茶最让人讨厌的地方,就是话说得很好听,心却很黑。
假如是一个多子女家庭,容易被忽视的那一位,或者经常被大家看作是必须以身作则的那一位比较容易产生自卑。比如说,老大。老大的难处在于,一方面要讨好父母,一方面要给弟弟妹妹立榜样,如果弟弟妹妹犯错,有的家长会认为是老大带坏的,如果弟弟妹妹出事,有的家长会认为是老大没看好弟弟妹妹。这种情况下,很容易造就老大自卑加安全感缺失,有的会形成讨好型人格,有的会变得很强势。
而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到大一直被拿来和别人比较,也会造成严重的自卑。成年以后,他会不自觉的用抵触比较的惯性思维来维护自己的自尊。
缺失的安全感有时候,对于一个人而言,据理力争其实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对,而是因为只有说服别人了,他才会觉得自己是被区别对待的,才会感到自己是安全的。我们说,他是安全感严重缺失。
1.从小经常被忽视
如前面所言的,家庭成长中,老大的需求经常被忽视,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见到的很多老大是讨好型人格,如果老大是个女孩,在上一代中这种可能性更大。当然,这也不是绝对的,在一些家庭中,被忽视的可能是夹在中间的孩子,比如、老三,也可能是老幺。
一个多子女家庭,经常生病的那一位可能会受到更多的关注,也可能受到更多的冷落。如果是个重视知识的家庭,成绩比较差的那一位,往往会比较没有存在感。
假如那个孩子是收养的,他可能会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。
2.从小颠沛流离
衣食住行是人的基本需求,家是一个人的归属感象征,但是如果有的人一直在搬家,加上家庭教育没跟上,尽管和家人在一起成长,心里还是会觉得自己没有归属感,而没有归属感,就会让一个人觉得没有安全感。
3.重要亲人丧失
重要亲人,指的是对一个人成长影响很大的亲人,不一定是养育者。比如说,有的孩子虽然是父母陪伴长大的,但是可能和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更亲近,那么,对他而言,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就是他的重要亲人,是他感情联系的重要纽带,一旦这位亲人离世,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,很可能从此丧失安全感,也可能抑郁。
古怪的虚荣心这个社会有一个让人诟病的地方,就是虚荣。人一旦虚荣起来,哪怕自己错了,也要证明自己是对的,否则就会觉得自己很没面子。虚荣心是怎么来的
1.成长在一个好攀比、虚荣的环境
这个社会有一种思想叫“别人家的东西都是好的”。最常见的是街坊邻里的攀比,今天比衣服,明天比收入,后天比房子,再后天比孩子……似乎永远没有一个到头。
曾经听过一个广播剧《攀比》,里面的主角因为发小发财了,不服气,给孩子、先生布置各种任务,总之一定要在某一方面超过发小。看到发小家里有一个一米的鱼缸,于是就买了一个一米一的,然后对发小说,“我家也买了一个鱼缸,比你家的大。”
这种攀比,孩子耳濡目染后,就会习得,养成这种不良思想。
好攀比的人往往好胜心也比较重,因此,当遇到任何事情,他一定要说服别人。
偏执型人格障碍这个世界上最能跟你据理力争的,莫过于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了。其实他也不是据理力争,而是无理取闹,总之,有杠就抬,只能他对,不能是别人。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从小要么一直被人养育者不停的挑剔,从来没有得到过肯定;要么是在学校里总是受到嘲笑、讽刺,养育者却只知道保护得死死的,没有培养他独立的思想和能力,只知道一味的哄,没有教会他明辨是非;要么是从小被养育者牢牢控制住,不让他有自己的思想,这种控制可能是硬控制,也可能是软控制。最后的结果就是,这个孩子长歪了,成了偏执型人格障碍。
还有一种情况也可能发展成为偏执型人格障碍,不过,这种情况可能很多人没想到,淡缺失存在。那就是,一个人从小丧失双亲,并且双亲是死于非命的,而他的养育者可能无法给他适当的心理抚慰,或者他后来被送进孤儿院,又得不到爱。
文章来源:《心理与行为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xlyxwyj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7/1179.html